作者:月伴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073427/answer/26118004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比赛养活了多少搞赛培的创业导师 互联网+大赛的本质是演讲大赛,考验的是做ppt、用行业话术吹牛皮的能力,对学校来说是面子工程,对老师来说是行政业绩,对学生来说评奖学金保研有用,说的再大点就是个荣誉,可能这不是国家举办这场全国赛事的初衷,但略币驱逐良币,这个比赛已经产业化了,有人专门做创培赚钱,有一套很完整的方法论来进行纸上谈兵创业,然并卵,一般学生除了在做ppt写本子的过程中浪费时间以外,没几个人能真正从这里面得到一些资源、资金或者技能等实质性的能力提升,这个比赛我打了好几年了,最好拿过国银,国铜省金省银一堆,如果让我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会放弃打这种政治比赛,最后除了奖状和学校的宣传夸赞,对成长真的没太大帮助,反而被各种请来的专家反向辅导,吹牛皮上天了,最后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干,打比赛和做实事是有区别的,如果想带散一个实体团队,去打一场比赛吧,这种东西只能吸引到功利性目的比较强的人,真正想创业做事的人都不愿意花心思在吹牛这件事上。对大部分人来说,手上真实的项目都没什么可以吹的,踏踏实实做生意就完了,生意和创业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台上风风光光忽悠投资人,更多的人都是回归生意本质的普通人,精力进去时间进去,钱出来,和什么格局站位行业颠覆毛关系没有,说这么多是真心想捞一下后来的学弟学妹,能救一个是一个,这演讲比赛,不打也罢,有些许成长的帮助,但是干点啥不好呢,干点啥都会成长,感谢打比赛试错,试错成本很低,很好,明年不会再打了–分割线–又有人问我创新创业比赛的事了,像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这种沙雕比赛,不知道还有啥可说的,了解的人都知道很沙雕,不了解的都觉得很厉害想拿奖三步走1、想出校赛要有学校的人2、想拿奖要有评委3、有钱,省奖都明码标价,关系好可谈跟自身实力关系没那么大,说再直白点随便搞些什么硕博的成果做个可视化,包装一层商业落地想法,再配套上几个东拼西凑的应用案例,套娃+缝合,一套组合拳下来芜湖起飞水的一批,自求多福–分割线–说点比赛的八股文式汇报套路吧,行业背景、市场分析、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财务预测融资计划、团队公司介绍、带动就业引领教育,这一届改叫教育维度社会价值什么专业术语,就比较政治,每年都会有一些更新的行业黑话然后讲战略、战术商业计划赛就是战略上战术的空想主义遮羞布价值观:战术上的形式主义使命:战略上的形式主义愿景:战略上的空想主义在没干成事之前讨论使命、愿景、价值观就是纯扯淡,在别人干成事之后解释别人成功的原因就是典型的结果反推过程所有创业辅导的本质都不是教你怎么干成事,而是教你怎么忽悠怎么包装,吹牛而已,纸上谈兵真实的创业怎么可能是教科书式的理想化呢,在大厂上班还讲前期看能力、中期看关系、后期看山头,真实的生意、创业除了技术壁垒、获客路径、增量、做渠道、运营这些乱七八糟的营销教条,讲点道理傻子都能听懂听明白,人事管理、试错成本、时机和资源、机会,商务财务法务等等,这些关键要素是随随便便就能分析出来的吗,逻辑推敲正确也经不起市场检验,这是亲身创业经历过的东西,故事永远是故事,行业研究这种投行才做的东西,下放到高校做只能是假大空,没商业数据做论证,网上找点公开的行研数据报告,能有多真实?只有拥有资源机会,谈事物推演才有意义只有真正圈内混过闯过,谈认知提升才有价值再好听的汇报讲座,也不如实事求是的实干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匹配的认知,才是真实的学问,学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ps:创业辅导就辅导,是让请来的砖家教怎么吹怎么包装的,不是让砖家来对项目说三到四的,每年搞那么多创赛辅导,请来的砖家天天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天天说你吹的不够好,却又没有资源支持没有告诉你该怎么讲逻辑,跟你讲一堆听的不带听的大道理,寻思着辅导了个寂寞,后来我想明白了,本来学校请砖家也不是为了真的能辅导出什么东西来,形式上体面办活动罢了,悟到这一层。瞬间想开了,呵呵—-2022年3月11日夜又更翻到自己在2021年写的备忘录,还颇有感触的,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互联网+比赛政治地位最高的属性造就了它必定不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而是学校为了完成业绩达成指标进行的一种形式化的东西,老师资源佐证背书代表项目实力,这不是门阀是什么,它虽然叫创业比赛,但它从来没教你怎么创业怎么做实事,而是在教你怎么“打磨”作秀(怎么搞大跃进 恨不得本科生造卫星 这就是大跃进的一种表征)怎么更好的不说人话(行业黑化: 抓手 赋能 开拓者…)怎样学习比赛新八股(行业背景市场分析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团队介绍项目状况未来规划简称新八股) 看透它的本质后就会明白 找实力强的人要资源 为你项目站台 项目就会出位 帮学校完成指标和业绩 同时收货虚头巴脑,比赛打到最后全tm是人情世故,简称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总结回来还是这个观点,打比赛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凭借赛事的机会和更多人建立一种联系,当想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在怀疑比赛的意义和全盘否定包装装逼的过程(自我安慰)”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了讨好几个评委努力一年…最后就说一句最实在最实在的话,不要听什么努力包装努力做好自己项目的屁话,努力之前先找一个有背景的老师认识点有背景的人,到最后项目能走多远不是努力决定的,是认不认识评委决定的,提前把答案告诉大家,信不信自己经历了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公开公正可言,台前是为体面,幕后因素太多了,考虑各个学校的面子,各个省份都要有份,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努力能进去的,比到最后就觉得挺没意思的,不止是浪费了时间,更是对比赛本身或者说这一类高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失望,情怀一定会为功利让步,工具人就工具人,别给我上什么价值观,如果这个比赛对成长有帮助的话,那就是提前看清社会的嘴脸在创业比赛中学创业逻辑,就如同在营销号里学健康养生,有用,但不多再更新,为了第九届哈哈哈如果还是特别想参加这个比赛我给一条好实操的建议一、提前申请专利、软著、论文发明专利成本一万,走预审通道三个月下,普通的半年到一年多,具体看学校实力实用新型专利成本一千五到三千,时间在6到8个月,很好下证软著成本1000到2000,时间在一两个月能挂学校的挂学校,可以报销,挂不了的找一个本地知产公司走全包(淘宝、闲鱼上搞软著白菜价也很靠谱,实用新型专利包下证,你说这玩意能用钱解决,比赛水不水,不用我多说了吧)申请数量视具体财力实力而定吧论文就不说了,哪个老师都多多少少有些投稿渠道的,搞个SCI的水刊简单的很,T3及以上也想办法准备万把块钱可以几个人成果堆砌一下,互相用二、然后围绕拿到手的学生第一著作的论文、专利、软著这些成果讲故事1)围绕成果编产品、服务2)写篇宣传稿,到网上找各种杂志报刊的官网公众号等地方进行投稿,交个几百块钱发宣传报道。具体发多少篇自己说了算!3)找校友、老师帮忙找些公司盖章、拍照,多搞点团队在各个地方的合照,意气风发!4)要想做的再真一点,去工商局注册一家公司,不用真注册,走到核名就行,然后把核名截个图!5)去36kr、虎嗅、鲸准等行研或者商业论坛上抄行业背景、市场、商业模式这些,高大上的观点直接拿来用!6)财务数据找个模板,找个管院的学妹就能搞定,评委也知道不是真的,像模像样就行!三、然后包装也可以不亲力亲为1)ppt美化公司做美化2)跟学校老师秀以上准备工作,获得老师认可,并把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加入指导老师!3)准备评委会问的问题库,具体怎么答找创业辅导的砖家好好教一下!4)想办法认识一下本届省里负责的相关老师和砖家评委,每年也都是这些人看本子,过个脸熟,剩下的工作交给学校老师!然后省金起步,芜湖~评委最喜欢问的问题格式如下“你说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在哪里?顶层设计又在哪里?最终交付的价值在哪里?过程中的抓手在哪里?如果保证效果闭环?你比起别人的亮点在哪?优势在哪里?我没有看到思考和沉淀。你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吗?你得让别人看清楚凭什么发这个的是你换别人来不一样吗?” 什么叫结果导向的比赛,比如拿挑战杯来说,你没成果,概念讲的天花乱坠,没人鸟你,其实根本不需要几分钟汇报+答辩,你只要告诉评委,我有一篇顶会顶刊,是第一作者,讲了你也听不懂,你不要不识抬举,就行了,讲故事都是次要的互联网+和小挑的项目更简单,你只要告诉评委,我的项目获得了五个院士的签名支持,已经融资了几百几千个w了,被央妈采访过,和业内几大巨头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成了,根本不需要做汇报这里最矛盾的地方在于,如果真这么牛x的人和项目,是不屑于参加这类比赛的,而真正需要这些比赛的,一个是需要奖项指标的学生,一个是需要KPI的老师,然后自然就会出现大牛项目拿来做人才梯队传承的情怀故事讲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该说这很正常,还是该说这需要改变什么,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也谈不上能提出什么具体建设性的意见来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双创教育的参与者和被培育者,又觉得单纯吐槽感觉自己像一个网络喷zi,但每次作为双创经验丰富的前辈被拉着做分享时,看着讲台底下的学弟学妹们,我又说不出违心的话来,但碍于觉悟和体面,我只能讲一些有积极导向型又很宽泛的东西,因为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时候有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去分享,去教学弟学妹们做ChatPPT吗哈哈哈每次被学弟学妹们问到,该怎么在本科开始搞科研,我都笑笑说,好好学习一下用搜索引擎吧,感觉自己大学所有的东西都是从b站大学和各类为爱发电的论坛帖子中学来的,有时候还会觉得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很多与时代脱节的课程反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天天要在各种汇报和会议中听各种别人应付没有营养的东西,要想真做点事,先学会自驱吧,人要有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环境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找对人真的很重要,找一个真正做事的老师,或者找一个真的能给你资源的老师,前者能教你真东西,后者能找人教你真东西互联网+有一点好,能快速让你明白高校和市场一些部分是怎么运作的,从而知道该怎样向上管理,毕竟决策资源是稀缺资源,经历了才会明白政策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真正含义,明白顺着走而不是闷头干我仔细反思了一下,其实上面吐槽的很多东西,不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也不是双创比赛中的问题,而是所有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共性现象,你会发现,不管是申报课题、评奖评优、还是比赛,各类活动都是结果导向的,赢者通吃,所以慢慢积累呗,有多大能量做多大的事,项目的培育本质上是人的培育,需要时间和过程,但大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高考、读研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延迟就业,一切都在自己的选择每年需要这个业绩的小团体老师学生自嗨一下得了,反正也是流水的项目铁打的比赛,各取所需,该打招呼打招呼,该对工具人好点对工具人好点,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年又一年就完事了,但把这个比赛成果大肆宣扬价值观提那么高大上还收获满满这阿那阿的鼓励低年级学生都来组队报名尝试一下,大可不必浪费如此多的资源创业还比赛,想想还是有很多质疑的点的,真正的评委,应该是市场,用市场来评判一个项目究竟行不行,而不是让一个人,去评判另一个人做的事行不行,尤其是评判的人还不是这个领域的,问一些很拉夸的技术问题,而且凭什么几个评委认为这个项目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打比赛就是打比赛,做实事就是做实事,两者有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用打比赛的逻辑来创业,培养出来的都是讨好评委的新时代画饼青年,用做实事的逻辑来打比赛,一定会在朴实无华中被埋没真有能耐的话,做个互联网+前八届赛事的回顾专访,看看以前省金国金的项目们,还活着多少个,有多少打完比赛就消失了,又有多少参赛但没拿奖的项目比获奖项目都发展的好,有多少参赛选手真的会在拿了奖之后继续在这个赛道上前行,那请来的砖家自己都说,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去创业,大环境不好,创业有风险也更辛苦,我来做辅导赚了钱回去养我的孩子,给他找个好工作,我觉得这样的发言才最实在真正赚钱的经验、模式,肯拿出来宣传?闷声发大财他不香?赚钱的项目不一定叫好项目,有“教育引领示范宣传高度”的项目,才是真的好项目我还想说的是,收获是努力的结果,和你参加一个比赛、参加一个课题活动、参加一个项目都没什么关系你做任何事,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个人自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参加了比赛、报名了活动,或者跟了一个老师做项目所以有了收获你说我不知道干什么,所以找老师要了一个课题,可是你除了拥有了一个题目,别的一无所有,还是要靠自己查文献、做实验、找老师要资源、学运作,然后有所收获同理,是因为你已经做成了一个项目,然后拿出来宣传,讲故事,才能在互联网+这种宣传演讲比赛中获奖,而不是因为你参加了这个比赛,所以靠这个比赛做成了一些事,这个因果一定要搞清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也不要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就像不要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一样多少人跟我讲,啊我参加了这个比赛获得了一个奖,然后我好有收获,那你最大的收获难道是收获了一张大大的奖状吗,真可笑,唯一做成的事是比赛获奖了,可惜除了这个奖,别的一无所有,这是最可悲的把比赛当成事情做,这样的格局难道不是很小吗,难道不应该是做成了一件事情,顺便拿这个事情取得的成绩打个比赛,这样子来?在指标体系里带着镣铐跳舞,小镇做题家的延续,永远禁锢在学生思维里要真想发展好,就多看一层,想办法把蛋糕做大,然后构建自己的利益网络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找到一个长期持久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永远阶段性的小荣誉小奖金小论文蹦跶,蹉跎岁月如果你是一个没资源没背景没什么特殊钞能力的学生,那我这篇回答看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如果需要互联网+这类荣誉,你就老老实实去当工具人拿荣誉就完事了,但你至少要明白,互联网+比赛只是一个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不要有情怀,功利的事情就功利办,这样你会少走很多弯路,其他的事情同理记得以前负责互联网+的学校老师跟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偌大个学校,还找不到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了?项目让谁打都一样的”你品,你细品从SCI作为一个评职称、评毕业的评价指标的那一天起,SCI就变质了,就像互联网+、挑战杯比赛被作为一个创新创业指标那天起,它就已经是一场戏了生意罢了,dddd说个笑话,感觉创赛的口号更像交通教育闯红灯行为,“你敢闯,我敢创”。创业还带动就业,可笑,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永远都只会带来对劳动力的解放,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只会带来失业,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了,今天你告诉我创业还带动就业,带动一个人就业的代价是让十个人失业,宣传报道最喜欢以偏概全。这篇讲真话的回答没有意外的被平台限流了,呵呵宣传报道很少有营养以后,再不会奢求世界廉价的掌声产业的趋势,赛道的机会,目前市场周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自上而下想决策,自下而上想办法,多一些摄入信息的维度,不要宏大叙事,不要学术研究,信息面掌握全再做判断,掌握一套思维框架,分析问题的方法,牵扯的利益方都有哪些,对大样本有效,对个体无效,不要听汇报,汇报都不是元信息,宣传报道都是加工、整理之后的信息,带有偏见,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公司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公司的本质是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让整个生命体更高效的运作和发展比赛的本质和学生还是社会人士没关系。和机制和圈层有关系,圈层是指 吃肉层 努力爬到吃肉层 耗材层三个层次,机制是如果经历了不公是否有发声的权利,作为学生既没有权利又是圈层的耗材,剩下的自己判断就行了